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与赛会主办单位领导共同启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宁波交流会。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
(记者李川)6月22日,随着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以下简称赛会或志交会)在浙江宁波的顺利启动,新一届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正式拉开帷幕。
围绕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本届赛会以“专业、创新、公正、规范”为理念,进一步把赛会打造成集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交流和文化引领于一体的全国性志愿服务综合平台。旨在为推动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改革发展,动员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投身志愿服务、创新创业。
五大特点
从2014年的广州首届志交会,到2015年的重庆志交会,再到今年宁波的启动仪式,三年间,承载着广大青年志愿服务的激情和梦想,志交会一步步踏实前行,不断趋于完善和成熟。回顾举办初衷,这本就是一个为实现青年志愿服务梦而搭建的舞台,在青年追梦的征途中,有家国梦、有创业梦,亦有志愿服务梦。
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张朝晖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团按照中央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对志愿服务工作整体布局进行不断调整、深化,在团中央指导下,各地共青团组织在创新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和制度化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沉淀出了丰富和发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渠道和新机制。”
正是源于各地团组织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志交会在参照学习北京、广东、山东、江苏等地通过举办交流活动、参与政府购买、打造信息平台等新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应时而生。
张朝晖表示,志交会的举办初衷,旨在打造一个集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合作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全国性志愿服务综合平台,进而带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整体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如今看来,通过前两届广州和重庆志交会的特点总结和数字例证,充分说明志交会举办的成功与广泛影响力,也为新一届宁波志交会的筹谋划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张朝晖说,前两届赛会概括起来有规模大、牵动强、合作深、交流广和影响大五大特点。
“前两届赛会吸引了全国38个省级单位参与,两届赛会共申报项目达9682个,其中公益创业项目143个。共评选出金奖项目200个、银奖项目802个。全国共计大约500多万志愿者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志交会活动中,入馆观展交流的观众超过10万余名,有1万余名观众参与集中活动。”张朝晖说。
此外,在牵动性方面,前两届赛会吸引了全国上万个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上千家慈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基金会参与其中。33个省级以及400多个市县级赛会单位举行了地方赛会。
为深入合作,赛会全国组委会和各省级赛会单位积极向全社会公开征集项目合作伙伴,通过招商发布、资源推介、共建共享等方式促进社会合作,促进资金对接。张朝晖说,“两届赛会共签约项目2046个,签约总金额达10398万元。”
赛会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具体坚实的数字,也源于多元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前两届赛会正是坚持比赛与交流相结合,云集志愿服务前沿思想、理念、文化,举办了志愿服务理论研究高峰论坛、“志愿故事”分享会、全国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展等文化交流活动,将赛会打造成一个全国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的大平台,激发出思想理念创新的火花和硕果。
宁波志交会启动仪式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人人志愿
广州和重庆志交会的成功举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的生动实践,是深入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努力当好志愿服务事业排头兵和生力军的最好见证。
对于第三届宁波志交会,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赛会全国组委会主任傅振邦提出“精益求精、突出特色、专业创新、公正规范”的新要求。傅振邦指出,今年恰逢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恰逢共青团深化改革之年,恰逢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历史性推进之年。在继承前两届志交会成功举办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把本届赛会办出更高质量、更大影响,具有独特而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第三届志交会的主办单位共有十家,除了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外,还有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都将参与其中。
“正是因为选在浙江宁波,本届赛会强调要结合浙江、宁波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在‘人人志愿+’的城市口号下,提出‘志愿+科技化’、‘志愿+专业化’、“志愿+生活化”、‘志愿+法制化’、‘志愿+国际化’等五个特色方向。”张朝晖说,每个特色都结合着宁波作为科技之城、幸福之城、国际化都市等城市定位而衍生出的。
作为东道主,团宁波市委书记鲍娴萍认为承办第三届志交会对于宁波而言,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如何来为本届志交会注入新的元素?鲍娴萍给出的答案就是提出的城市口号“人人志愿+”。
“我们提出城市口号‘人人志愿+’,希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进行诠释。首先希望打破时间限制,志交会不仅仅是三天的集中展示和交流,而是一项贯穿全年的工作。”鲍娴萍说,他们希望借助志交会的东风,把志愿服务项目的培育、资源的对接能够日常化,持续推进下去。
“首先是打造线上的项目对接阵地,另外是打造一个线下的项目培育、项目展示、项目评估阵地,通过线上和线下两大平台来开展长期持续性的对接,最终能够实现志交会闭幕但不落幕。”鲍娴萍说。
在空间上,鲍娴萍所冀许的是借助志交会来突破各方的壁垒,使得各个主承办单位,尤其是各方面的政策资源能够实现有效的对接,使得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人都能够加入到志愿服务事业当中来。
“宁波一直在提倡志愿服务的岗位化、专业化,就是希望我们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岗位以后,能够不断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技能。”鲍娴萍说,如今宁波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很多志愿者在实践中提升技能,但他们更希望本身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人士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从事志愿服务,使得整体志愿服务水平能够向岗位化、专业化发展,使得人人愿当志愿者,人人能当志愿者,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志愿服务融入到宁波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国青年志愿者“飞天旗帜”绣制展示活动。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川 摄
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互联网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依然在不断加速其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步伐。
张朝晖认为,“要让志愿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乘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志交会展示全国各地运用互联网促进志愿者管理服务的先进技术,以科技促进志愿服务的创新,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志愿服务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在赛会启动仪式现场,记者采访到“宁波一元慈善家基金会”倡议发起者、宁波中学高一学生崔涵。虽然年仅16岁,但是崔涵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时间已超过5年。
从小学五年级起参与公益活动,倡议发起“一元慈善家基金”,为云南贫困山区募集善款、购买图书十万余册,到如今依然力所能及地参与学校爱心义卖、医院义工、社区图书室义工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崔涵告诉记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非常有意义,“我在去了云南贫困地区以后非常震撼,感触很深,我希望给他们建立图书室,购买新的图书,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将来能以自己的力量建设家乡。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我也会力所能及地坚持做下去。”
在一个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更新的时代,任何领域都无法将其绕过,包括志愿服务事业。对此,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王慧琳认为,互联网助推了对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志愿服务领域里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王慧琳介绍说,“团浙江省委利用互联网搭建了一个网络志愿平台‘志愿汇’,在其上发布一些志愿服务信息,同时也会提出志愿服务的需求,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
回顾以往,王慧琳说,“原来我们的志愿者不知道到哪里去穿插项目,而志愿服务的项目又找不到相应具备专业特长的志愿者。”
如今,“志愿汇”专业平台的搭建,为志愿者和项目双方信息的交流实现了互通有无。“目前,我们将‘志愿汇’平台在全省11个地市全面推广,各个地市的志愿者都积极上报、实名注册,从一开始的110多万名志愿者,增长到现在的425万名。”王慧琳谈到。
“志愿汇”平台的搭建,也改变了之前通过传统手工记录的方法来记录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团浙江省委通过手机APP电子技术以及志愿服务刷卡器,对每次志愿服务都进行科学化的采集。
“这些科学化采集的志愿服务数据构成了每个志愿者的实数体系,将来也会纳入到社会信用体系当中,我们会根据这些采集的数据,提出对相应志愿服务者做出正向激励措施。”王慧琳说。
如今,团浙江省委不仅仅记录志愿服务实数,还将网络文明、公益慈善两大板块纳入到青年信用体系数据模板的建设当中,目前已搭建起整个管理架构,今后将把青年信用数据与各个部门实现共建共享,应用到青少年成长成才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