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努力打造“大爱青岛”品牌,促进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89万余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5100余支,经常性开展活动的志愿服务项目220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3700余个,涌现出全国首批五星志愿者李延照、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贾晓慧、全国首批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等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
“大爱青岛”品牌的出现,得益于青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体系。继2008年出台《青岛市志愿服务条例》后,2013年市文明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出台志愿者、志愿服务基地、志愿服务组织系列管理办法,对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培训、激励保障、社会回馈、组织建设等作出规定,切实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今年,青岛又出台了《青岛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加强志愿服务记录工作规范管理,逐步实现服务记录跨地域跨系统转移接续。
青岛搭建了学院、区市、街道、志愿服务组织四级培训平台,建立健全专业突出、覆盖全面、层级清晰的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成立了全国首家文明办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的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目前,已开发志愿服务基础、志愿服务管理以及社会组织发展3大类、99门核心课程,面向高校、社科院所和社会招募讲师170余人,可提供志愿服务文化概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管理、社会治理创新与志愿服务发展等330个课时培训服务,已开展机关、企业、社区以及师资等各类志愿服务培训班60多期,培训志愿者骨干6000多人次。
为切实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青岛开发运行青岛市志愿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市统一的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基地数据库,实现在线实名注册、项目发布、在线培训、公示工时、社会监督等系列功能。同时,指导各区市分级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和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推广社工加义工模式,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
志愿项目要持久,必须以需求为导向,要接地气、顺民意。青岛依托青岛市志愿服务学院建立项目孵化中心,积极扶持区市建立创益工场等孵化基地,建成全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资源库,打造志愿服务资源对接、信息共享、项目孵化三大平台,推进向山东半岛辐射延伸,目前已孵化扶持志愿服务项目40多个。近年来,已经培育出“爱心陪伴空巢老人”“公共文明引导”“量体裁衣”爱心助残等品牌项目,形成扶贫济困、文化教育、生态环保、赛会服务、社会治理等涵盖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记者贾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