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3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针对目前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不规范,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做出了指导性意见。并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意见》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志愿者。志愿者作为一类不求回报,只求奉献的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重视。然而却还有许多乐于奉献的人因为找不到规范、靠谱的志愿组织而发愁。此次《意见》的发布,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并让现有的志愿者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那么,《意见》将如何具体地规范志愿服务组织服务,又会提供怎样的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正式登记和在社区内部成立的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已超过18万个,凝聚了6600万多名志愿者。而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仅有2.5万个,也就是说,我国多数志愿服务组织尚未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表示,对于志愿服务组织来说,没有法律身份的确认,不利于建立自身公信力、吸引壮大志愿者队伍,更无法获得政府采购和公益创投资格以及很多优惠政策。《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要求各地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黄胜伟说:“在不违背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基本精神基础上,可以按照活动地域适当放宽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所需条件,各有关部门要在活动场地、活动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激发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众所周知,志愿服务是无偿的,但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是有成本的。安徽省铜陵市彩虹志愿者协会副会长汪茹说,协会在助残帮扶活动中没有固定资金支持,开展服务活动的经费都是自筹,对志愿服务的长期开展产生了困扰。
汪茹介绍说:“我们这个组织大部分的资金都是自己募集的。打个比方,志愿者年前去慰问重度残障家庭,这些慰问款项的来源,一是发动身边的爱心市民,二是从我们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之前都是这样运作的。”
黄胜伟表示,资金短缺是影响志愿服务持续性的一个主要问题。要破解志愿活动经费难题,需要志愿服务组织、政府、社会共同发力。加大资金扶持角度,逐步扩大财政资金对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支持规模和范围,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财税政策支持。同时要求单位领导机构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单位、社区内部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给予经费支持。从减轻志愿服务组织经费支出负担的角度,提出要扶持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与建设。解决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问题。
在安徽省淮南市黎明社区,打开社区志愿者的花名册记录,一些青年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的时间并不长久、流动性大。社居委主任李响说,没有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发展的保障机制是主要原因,尤其是没有相关保险保障。
李响认为,要有一个好的方向,让志愿者有一个中心组织。如果志愿者有困难了,作为志愿者家庭的一员,这个家庭能否对志愿者进行其他帮扶?还有,有没有激励机制,当志愿者有没有一些优惠政策,或者有什么政策上的倾斜。”
《意见》提出“鼓励多渠道筹资为志愿者购买保险,鼓励保险公司与志愿服务组织合作,设计开发符合志愿服务特点、适应志愿服务发展需要的险种,为志愿服务活动承保”。黄胜伟说,要推动建立志愿者保险制度,让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没有顾虑地投入到社会志愿服务之中。
黄胜伟指出,一是拓宽志愿者保险的筹资渠道;二是开发和丰富志愿服务险种。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反映,目前缺少符合志愿者特点的险种是一个突出问题。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志愿服务人数众多、领域广泛、活动灵活等特点,本着保本微利、覆盖广泛等原则研究开发志愿服务险种。
黄胜伟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志愿服务组织应重点关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领域。此外,《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开具和志愿者星级认定,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时间储备制度,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