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的龙游大妈。 龙游县委宣传部提供 摄
热心的龙游大妈。 龙游县委宣传部提供 摄
浙江“龙游大妈”成志愿服务生力军 铸就城市发展温暖屏障
中新网衢州10月9日电(记者 柴燕菲 奚金燕)这个初秋,70多岁的浙江衢州龙游市民林萍多了一个身份——创“国卫”志愿者。每天凌晨四点,当整座城市还笼罩在黑暗中,她就穿着红背心,带着红袖章,一手拿着铁钳,一手拎着垃圾袋,开始巡街。每天起早贪黑,老人却不觉得辛苦,“人老了发挥下余热,既开心了别人,又快乐了自己。”
在龙游,像林萍这样热心公益的大妈还有很多。她们有时候是扮靓城市的“美容师”,有时候是调解纠纷的“和事佬”,有时候又是帮扶助困的“真使者”……虽然身份时常转换,但她们却有个共同的称呼——龙游大妈。
“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3年。那时,名噪大江南北的朝阳大妈还名不见经传,杭州的武林大妈也还寂寂无名。三年来,大妈们已帮助了50多个困难群体,调解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30多起,上街开展文明劝导活动200多次……
花白的头发、暖心的笑容、红色的马甲,如今已构成了龙游城市发展一个鲜亮的坐标。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共同的信念而走到一起,用行动唤起人性本善的回归,凝聚起了人心向善的力量,让龙游这座城市更有温度、风度和气度。
做个好人永远都是最美年华
六十岁,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人生的分水岭:往回看,上半辈子,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历了所有的风雨,往下走,余生大多含饴弄孙、安享晚年。而在龙游,有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大妈,晚年却并不甘于平淡。
在龙游市民爱心社,记者见到了“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发起人方海姣。眼前的方海姣年逾八十,头发花白,但精神爽利,脸上时时刻刻挂着笑容,交谈之间,处处能感受到老人洋溢着的正能量。
方海姣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依靠政府发放的助学金才完成了学业。“我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没有党,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她说,这份恩,不敢忘。上世纪90年代初,退休后的方海姣,将这份感恩化为动力,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反哺社会。
“做好事,不管大事小事,没有闲事。反正只要听到谁家有困难,我就主动去帮忙。”谈及此,方海姣的眼神变得清亮了起来。
然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2001年,在方海姣的带动下,60多名退休大妈成立了腰鼓队,取名叫“阳光体艺队”,每次演出的钱都用于资助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队友们向灾区捐了200条棉被;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她们又捐出一批棉衣。
说起“龙游大妈”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一次无意之中的善举。在龙游县城,有一家汽车修理“夫妻店”,夫妻俩都是江西人,一家四口租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储藏室。一到夏天,就如同置身在火炉。
方海姣听说后,就带着大妈们上门“送清凉”,又是送西瓜又是买电扇。夫妇俩漂泊了大半辈子,头一回感受到来自异城他乡的温暖,感动不已,逢人便说:“龙游大妈真的好!”
这一幕恰好被龙游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兆云目睹。徐兆云与大妈们相识多年,“大妈们很热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们,但可惜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没个固定的称呼。”在徐兆云看来,龙游大妈这个称呼既地气,又十分符合大妈们的形象。
于是在2013年,大妈们就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名称——龙游大妈,并且一下子就在龙游这座小县城叫响了。三年来,在帮扶助困、调解纠纷、文明劝导等活动中,人们经常能看到龙游大妈的身影。别看大妈们年纪大,但做好事的热情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近段时间,龙游“创国卫”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为了既能在“创国卫”上多花时间,又不耽误家务事,每天凌晨4点,龙游大妈们就埋首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捡烟头、捡垃圾、拔菜,等到了早上8点多才回家,下午再继续“上岗”。大妈们的热情也感染了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有的夫妻双双参与,有的儿子用车接送母亲……全城总动员,换取了城市颜值的提升。
三年坚持不断做好事,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大妈们已先后帮助了50多名困难对象;主动调解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30多起;每年春运期间,还开设“爱心驿站”,温暖务工返乡人员回家之路。如今在龙游,提起龙游大妈,无人不竖起大拇指。
燃烧夕阳让爱心“双向”循环
古语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坚持不懈地做好事;做一时的好人,不难,难在时时刻刻做好人。在龙游县湖镇镇上溪村村民邱雪华看来,龙游大妈就是一群时时刻刻都在做好事的好人,“如果不是她们,我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2015年,对邱雪华而言,是噩梦般的一年。这一年,他接连遭遇变故,先是妻子卷走了家里所有的钱财出逃,而后自己又遭遇车祸颅脑严重受损,家里留下一双未成年的女儿和数万元外债。无助的邱雪华躺在医院里,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龙游大妈听说这件事后,立刻赶到医院看望邱雪华。“当时的我有点仇恨社会,认为个个都是恶人,脾气很暴躁,可大妈们非但没有怪我,反而很耐心地劝导我,每隔两三天就来探望我,让我重新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多。”提及当初的行为,邱雪华显得十分愧疚。
得知邱雪华治疗费用没着落后,大妈们十分热心,帮忙联系媒体、组织义卖活动,最终为邱雪华筹得了8万元爱心款。经过治疗,现在邱雪华病已大愈,在家休养。可大妈们仍放心不下,经常坐车去邱雪华家里探望。在方海姣看来,好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底,“不能钱送到了就好,就甩手不管了。”
送日常生活用品、送孩子念书、帮忙联系工作……在大妈们的热心帮助下,邱雪华的生活回归了正常的轨道。采访中,这个已年近40的汉子几度红了眼眶,“龙游大妈比我亲娘还亲。没有大妈,就没有我这条命。”
在大妈们的感染下,邱雪华将这份感激化于行动,重新拾起了旧行当,免费为邻里修理水电,“大妈们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坚持做好事。我现在捡回了一条命,也想加入大妈队,帮助更多的人……”
说起龙游大妈,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一群热心公益的老姐妹。事实上在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还有一些“男面孔”,已过花甲之年的傅金水正是其中之一。傅金水年轻时是农村兽医,为人热心,乐于助人,退休后依然闲不下来。
G20杭州峰会举办之际,傅金水与大妈们连续多天在龙游火车客运站协助安检工作。看到广场上有旅客乱丢垃圾,傅金水顶着日头,用铁钳将一张张废纸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使站前广场恢复了原本的干净整洁。来往的旅客见到这一幕,不禁点赞道:“龙游人好、环境好,真是个好地方。”
“人老了,不一定非要闲在家里。利用空闲的时间,做做好事,既开心了别人,又快乐了自己。”傅金水坦言,加入了龙游大妈队后,自己晚年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充实。
用帮助别人的时间,来换取别人的帮助;将受助于人的感动,化为帮助别人的动力……如今在龙游这片土地上,源源不断的爱心正在循环、传递,人与人“守望相助”正成为这座城市一道别样的风景。
星火燎原铸就城市温暖屏障
老龄化趋势不可挡。如今在龙游,龙游大妈队志愿服务正成为当地中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新的渠道。据最新统计,龙游大妈队现有志愿者258人,年龄最小的38岁,最大的已经有84岁。
如何让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永葆活力,而非昙花一谢,考量着当地政府的魄力和眼光。在徐兆云看来,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尴尬,加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记者了解到,在龙游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引导助推下,龙游大妈正积极打造“四有”志愿者队伍,即志愿者服务有阵地、有队伍、有机制、有活动。
引人注目的笑脸墙、琳琅满目的“微心愿”和“微服务”、一丝不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活动规则》……走进位于兴龙北路上的“龙游市民爱心社”,龙游大妈的成长足迹一览无余。
据悉,这里原是一处闲置房屋,2015年,由龙游县委宣传部、民政局和国资委等部门牵头,专门将其划为了“龙游大妈”队的办公场所。
方海姣告诉记者,以前开展活动都集中在成员家里,或四处借场地,自己家和副队长林萍家都曾是“办公室”兼“仓库”,“有了‘家’,我们更团结,更有信心。”
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零星分散到成规模有组织的变化,龙游大妈用亲切的微笑和活跃的身影刻画下中国社会不断迈向文明进步的足迹。
“龙游大妈已经成为了一个动态的道德标杆。”在龙游县委书记方健忠看来,“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为社会上许多家庭和群体送去了幸福和温暖,扮靓了最美龙游,政府作为“有形之手”,应不断擦亮“龙游大妈”品牌,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带动更多志愿者群体参与公益事业,弘扬良好社会风尚,让龙游这座城市从内心深处美起来。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助推下,龙游大妈正在把志愿服务延伸到乡镇和村,感染更多的人参与到做好事当中来。2016年4月27日,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大沃口村支队正式成立。
初秋时节,走进大沃口村,只见一群披着红马甲的大妈,正在伏在田间地头拔草、捡垃圾。大沃口村支队队长廖巧珍告诉记者,每个月的10号和20号是公益活动日,每到这两天,26名队员就会聚在一起做好事,或义务大扫除,或看望空巢老人。
“现在我们村正在打造移民文化村,有了大妈的帮忙,现在村子明显干净多了,整洁多了。”大沃口村村支书胡新贤告诉记者,大妈队成立后,不仅村子面貌发生了改变,风气也得到了改善,“过去邻里之间经常为了点小事吵吵闹闹,现在有了大妈队,大妈们经常聚在一起做好事,和气多了,纠纷也少去了,大家都说,做个好人真好!”
“做个好人”,这句从孩提时就为人笃信的箴言,不知从何时起却被打上了问号。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当下,“如何做一个好人”,既是道德命题,更是时代命题,而龙游已然给出了自己的解答——“让好人得好报,让感动化行动”。
如今在龙游这方“好人土壤”里,涌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最美”好人:“龙游大妈”志愿服务队,“爱在人间”协会QQ群、龙游义工总会、滴水公益、龙游县水上救助协会等。这些“最美好人”汇聚成了一股“道德暖流”,为城市的发展筑起了温暖屏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