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彭琰)有些部门宁可花钱购买服务,也不愿使用志愿者服务。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发展壮大我市志愿服务事业?昨天下午,市政协副主席王璞、王大平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团市委等部门负责人、志愿者代表座谈,为深圳高标准建设“志愿者之城”建言献策。
团市委负责人介绍了我市志愿服务发展情况。目前,全市志愿服务组织达9500余个,每万名志愿者拥有志愿服务组织76个,志愿服务U站等规范化服务点达262个,志愿服务队伍横向覆盖组织、民政、卫生等13个系统,在医疗救护、抢险救援、禁毒防艾等19个领域组建6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在“互联网+”时代,我市建立了志愿者大数据库中心和信息化平台,微信可以注册成为志愿者,从微信就能轻松找到服务项目,可以像打车软件一样实现按照距离、类型、时间等来筛选最适合的志愿服务项目。
不过,可喜形势背后也面临发展困境,比如,一些公共部门如学校、医院、地铁、机场、市政公园等,尚未全面建立常态化的使用志愿者的制度。志愿者普遍反映:深圳的公共部门不愿意使用志愿者,主要原因是志愿者服务虽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但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也需支出保障经费,如购买保险、必要的交通补贴、餐费补贴、购买激励物品、统一服装等,按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报销制度,这些经费支出的报销存在困难;不过,如果是聘请员工或者直接购买服务,相关经费可以合法支出,因此对使用志愿者的积极性不高。
王大平提出,义工和社工是两只重要的社会建设力量,要充分整合团市委、民政等部门的资源,加大志愿者培训教育引导,从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支持。王璞表示,深圳建设“志愿者之城”与深圳法治社会建设、诚信社会建设以及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密切相关,政协要用好话语权推动志愿服务的基础建设,比如从立法层面来规范和保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鼓励、提倡志愿服务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