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志愿服务 > 详细

一名退休干部的援藏助学路

2016-12-06 02:32:16  来源:

在退休几年后,李纯民找到原工作单位,请组织上帮助他完成藏区儿童来北京、天津参观游览的“天天向上”活动。

3年前,曾在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航局”)担任过党委书记、董事、总法律顾问的李纯民彻底退休,“天天向上”正是他退休后“琢磨”出来的助学活动,即每年组织来自西藏类乌齐县的学生代表到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到天津看大海,让这些从未走出过大山的藏族学生到内地参观游览。

李纯民和类乌齐的缘分始于1979年。当时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的李纯民,积极响应组织援藏的号召,告别家乡,奔赴西藏。

“多少次梦里回藏东,那里有我永远忘不了的类乌齐!”李纯民曾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在类乌齐工作了近5年。“那时援藏和现在条件不一样,一年有八九个月都要下乡,春耕播种、施肥锄草、防雹防霜、除害灭鼠、秋收割麦、收益分配……都要参与,真正和藏族老乡吃住在一起。”艰苦的援藏经历并没有消减他对类乌齐的热爱,反而让这份感情更深。

1984年李纯民因病调回内地,十多年后,李纯民已从毛头小伙成长为天航局的一名领导干部,但他一直惦记着类乌齐。2006年,他再次回到类乌齐,想要为县里的教育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在他看来,要改变一个地方,先要改变一个地方的人,而发展教育是最根本的途径。

李纯民和朋友决定筹资35万元,为教室严重不足的恩达教学点建300平方米的校舍,其中李纯民出资10万元。

学法律出身的李纯民没有简单的捐钱了事,他和县教育局签订了援建协议,委托县里建校舍,建成后归教育局所有和管理,县里承诺将该教学点扩招升级,建成学生人数超过200名的完全小学。

一年以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条件简陋的旧教学点面貌“大变”,升格为恩达小学。

援建了小学,李纯民又和县里商量,开展长期的兴教助学活动。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设立“齐兴助学基金”,取“类乌齐兴盛和众人齐心振兴教育”之意,类乌齐县建立“齐兴基金”管理委员会,老李作为基金发起人负责筹款,类乌齐教育部门按照协议的约定负责基金的管理和使用。齐兴基金每年出资3万元左右颁发“园丁奖”和“勤学奖”,奖励在偏远地区工作的老师和家庭经济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

在李纯民的努力之下,齐兴基金迅速成长,头两年就募得100多万元捐款,目前基金募款总额超过300万元,其中老李前后捐了80多万元。

2014年正式退休的老李为自己制定了“平和、闲适、求知、有为”四项晚年生活的基本原则,但他并不满足于齐兴基金之前的工作内容。

正是由于这样的“不满”,才有了“天天向上”。

那一年的5月,退休后的李纯民又回到类乌齐县,这一次他在县里住了近3个月,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教育状况。他在交谈时发现,农牧区的孩子与外人相处时很胆小,读完小学甚至初中的孩子还不能流畅地说汉语,看不懂墙上宣传画的简单汉字。

他觉得,应该创造机会让农牧区的孩子与外界多点交流,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于是想到了组织“孩子们到天安门看升国旗,去天津看大海”这样一个活动。”当他和在教育部门任职的好友卓嘎谈起这个想法时,卓嘎非常赞同并建议:“你这个活动里有两个‘天’字,就叫‘天天向上’吧!”

就这样,当年9月,当地县教育局选了6个孩子和两名老师,组织了第一次“天天向上”活动,第二年增加到20人。从制定行程、订机票到对接旅行、安排食宿,都是老李一人忙碌。虽然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仅有3天,但看着他们新奇的眼神和一张张笑脸,李纯民觉得付出的辛苦都值了。

老李的“不满”还不止于此,他还组织了“一帮一、结对助学”活动,专门针对在内地上学的类乌齐县贫困生,“只要孩子一直在上学,我们就一直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个月资助生活费400元,一年4800元。目前,齐兴基金会联系资助的10个孩子还有3个在校就读。李纯民资助的两个孩子一个已大学毕业回类乌齐当了教师,另一个正在太原读高中。

“去年年底我生了一场大病,当时非常焦虑,感觉自己急速衰老了。考虑到自己60多岁的年纪难以亲力亲为地处理基金会的好多事情,就想找人接班‘天天向上’活动。”病情好转后,老李回到天津,找到天航局的主要领导,他们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天航局携手齐兴基金做公益,天航局派员具体操办“天天向上”活动,并每年出资10万元,超出的费用由齐兴基金补足。

9月20日,来自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的20名师生参加了由天航局团委和齐兴基金共同举办的第三次“天天向上”公益助学活动。天航局公司党委副书记姜电波在天航局大厦与师生们见面,向他们赠送了书包等学习用品。

老李特别高兴,他相信,孩子们见识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回去以后又把自己听到、见到的讲给同学朋友听,这颗希望的种子会洒向更多孩子。

关键词:&rdquo &ldquo ldquo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