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志愿服务 > 详细

构建志愿服务新生态 引领社会共享新生活

2017-01-03 03:53:26  来源: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站在协同共享的时代新潮头,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不断寻求推动上海志愿服务发展的增长点和驱动力,努力构建志愿服务新生态,引领社会共享新生活,为实现“中国梦”、构筑“申城美”,提供不竭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在第31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上海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社联、市志愿者协会、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等单位共同举行2016年上海志愿服务论坛。这次论坛以“志愿服务与社会共享”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家战略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也是“十三五”时期上海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主轴和灵魂。“共享”作为五大理念之一,为我们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行动指南。今年5月 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又专题研究并出台了《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提出要围绕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扶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从上海实际来看,上海志愿服务事业正处于从“大型赛事活动驱动”向“常态化发展”转变,从“规模化扩张”

向“内涵式发展”提升,从“行政化推动”向“社会化协同”拓展的关键转型期,已经到了更好发挥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共享的发展新阶段。

社会共享理念为志愿服务发展注入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动力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互联网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导生活方式,“共享”成为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共享理念推动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结构性转变,志愿服务也正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共同体发挥着积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正在进一步凸显。

到2040年,上海将努力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城市发展新的目标定位,体现了全球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城市文明的新坐标。其中,“不断增强全体市民和国内外来沪人士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是展现城市魅力的具体目标。而一座城市的魅力指数,城市中人们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的高低,与这座城市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共享程度紧密相关。志愿服务无疑为促进文明成果共享提供了一种更高尚、更纯粹、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志愿者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提升自我,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专业指导、关爱帮助、互助合作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聚沙成塔、涓滴成河,带动人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建共享,促进了民生改善,维护了社会公平,增强了社会不同群体的获得感,为建设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共享之城,发挥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江苏、山东调研时曾经指出,市场经济带来两个负面问题,一是不诚信,二是一切向钱看。解决第一个问题,要加强社会征信系统建设。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抓起来。而社会

共享理念所蕴涵的人与人相互尊重、彼此关爱的共享价值,有利于减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等思想观念对人们心灵的侵蚀,有利于增强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擦亮学雷锋志愿服务自愿、无偿、利他的精神名片,既激励志愿者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又能够感染被服务的对象,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社会氛围,也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和价值指向提供了有力保证。

志愿服务事业需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共享的作用

与时代同频共振,是上海志愿服务事业的生命力所在。在协同共享的时代

背景下,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既蕴含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地发挥促进社会共享的作用。

第一,促进体系完善,构建有序共享的志愿服务生态。我们要加强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从“现实社会”到“网络社区”的统筹规划,努力构建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完善、更加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体系。主动对接国务院正在审查、即将颁布的全国《志愿服务条例》,深入贯彻落实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 等文件要求,推动 《上海志愿服务条例》 执法监督和修订完善,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激励广大志愿者和各类优秀人才近悦远来,在平等尊重、协同共享的平台上贡献智慧,传递爱心,成就梦想,努力创造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借助信息化力量,搭建互通共享的志愿服务平台。今年我们完成了上海志愿者网的能级提升,在纵向上实现了上接中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下连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全线贯通。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志愿服务终端信息共享平台和大数据库,并推动信息平台与实体平台互融发展,让一份份看似微不足道但蕴涵无限潜能的爱心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让散落城市各个角落的志愿服务存量资源充分汇聚起来,使志愿者更便捷

地参与志愿服务,使优质服务通过“精准滴灌”的方式及时送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上海志愿服务网络文化节。我们要继续加大“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让互联网为志愿服务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志愿服务为互联网注入清新之风,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第三,注重服务民生,引领幸福共享的社会生活方式。今年,我们完成了市政府实事项目“完善100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力争明年完成全市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功能优化升级全覆盖,打通社会共享共治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贯通市、区、街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网络,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对接、宣传推广等途径和方式,鼓励更多志愿服务组织聚焦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九大方面开展服务,使更多受群众喜爱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扎根社区、融入民生、惠及百姓,更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市民乐享的生活方式,推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站在协同共享的时代新潮头,我们要积极顺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不断寻求推动上海志愿服务发展的增长点和驱动力,努力构建志愿服务新生态,引领社会共享新生活,为实现“中国梦”、构筑“申城美”,提供不竭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潘敏)

关键词:新生 共享 社会 &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