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志愿服务 > 详细

志愿服务 感动你我

2019-04-04 13:26:33  来源:

57年前,一位名叫雷锋的战士因公殉职。次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精神”传遍华夏大地,深入人心。

今年3月5日,本报推出了一组襄阳市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个人)事迹。3月19日,本报推出了襄阳市2018年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3个)的先进事迹。今天,本报继续介绍襄阳市2018年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3个)。

项目小档案

项目名称: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赴藏支教项目项目启动时间:2014年5月项目注册志愿者人数:29人项目负责人:王瑶珺

绽放在高原上的“格桑花”

通讯员邓菊红 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今年3月19日,湖北文理学院迎来61周年校庆。校庆的前一天,湖北文理学院揭晓了2018年度媒体关注人物名单,“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上榜。

颁奖仪式上,学校为第八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授旗。很快,这批支教队员将前往雪域高原。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地处藏南谷地,平均海拔3900米。这里的师资力量薄弱。2014年3月,湖北文理学院在获悉琼结县急需援藏教师的情况后,向襄阳市援藏办表达了想派遣学生参与教育援藏、开展支教工作的愿望。

经与琼结县广泛沟通协商,并报襄阳市政府同意,湖北文理学院决定组建“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对琼结县开展对口支教工作。

2014年5月,“格桑花”赴藏支教项目正式启动,湖北文理学院的4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首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奔赴琼结县。

2014年至2016年,湖北文理学院每年都会选拔一批志愿者赴藏支教。2017年开始,学校每年选拔两批志愿者赴藏支教。支教项目启动5年来,已有7批共31人次(29人)参与了爱心支教。

5年来,“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着力抓好课程教学,大幅度提升了琼结中学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吴顺喜是首批“格桑花”赴藏支教队员。他回忆,2015年刚到琼结中学时,他组织了一次英语摸底考试,一个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仅27分。

怎样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每天早上6点30分,吴顺喜便叫醒队员,大家一起到教室督促学生晨读,并教学生们做英语单词小卡片。学校没有录音机,他们就带领学生开展情景对话表演。

在一批批支教队员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琼结中学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格桑花”赴藏支教的第一年,琼结中学的中考成绩在当地12个县的中学里,从第10名升到了第3名;第二年,琼结中学的中考成绩前进到当地的第1名,该校28名学生进入内地西藏班。2018年中考,琼结中学的成绩在整个山南市位列第一。

与内地中学相比,琼结中学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匮乏。支教团队在努力提升教育水平和学生成绩的同时,广泛开展精神帮扶,助力推进教育改革。根据琼结中学课程设置情况,支教队员为学校增设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努力丰富授课内容,提升学生的课余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黄亚鹂原是湖北文理学院美术专业的一名学生,她参加了第四批和第五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她也是湖北文理学院赴藏支教团队成立以来的首位女队员。在琼结中学,她和其他支教队员、学校老师一起,组建了合唱、美术、街舞、科创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全校90%以上的学生参加了社团,这些社团被藏族学生亲切地称为“第二课堂”。每到下午第四节课,琼结中学的校园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城建援建项目,如街道墙体美化、工程造价评估、城建测绘测量等。

5年来,“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通过教育援藏、城建支藏、汉藏交流,促进了民族大团结,传播了正能量,提升了支教队员的素质。

据了解,“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先后荣获“襄阳楷模”“荆楚楷模”荣誉称号,并荣登2018年“中国好人榜”,项目组织方湖北文理学院团委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首批50个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项目小档案

项目名称:襄阳市高新区东风义工协会“聋友之家”项目项目启动时间:2014年项目注册志愿者人数:2000人项目负责人:熊玲玲

用爱温暖“无声世界”

通讯员邓菊红 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聋哑人作为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特殊人群,他们需要呵护和关爱。

2014年,高新区东风义工协会精心打造了集组织策划、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爱心慈善于一体的公益服务项目“聋友之家”。

每年春节前夕,东风义工协会都会携志愿者开展“暖冬行”活动,对聋友进行慰问。不管是活动准备还是慰问过程,志愿者们都十分用心,他们希望用自己的付出,为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人群带来快乐。

2016年1月3日,“聋友之家”第一期免费手语课开班,100多名聋友前来听课。为解决“聋友之家”手语教材严重缺乏的问题,东风义工协会联合襄阳日报和阿里公益,筹集资金2500元,购买了100套《手语你我他》教材,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聋友。

在手语课上,67岁的“聋友之家”志愿者王允震教聋友跳起了《咱们工人有力量》《同一首歌》集体舞。音乐响起后,舞台下的王允震用力挥舞双臂,频繁变换姿势。舞台上,聋友们做的每个动作都准确跟着节拍。

王允震说,聋哑人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中,教他们学舞蹈特别难,聋友们能把舞蹈跳得如此好,要归功于“聋友之家”爱好手语的志愿者。

王允震介绍,会手语的志愿者除了每个月义务给聋友们上手语课外,节假日还会陪聋友们逛街购物。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聋友们像正常人一样,踊跃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2017年,“聋友之家”有10名聋友参加了襄阳马拉松。为此,东风义工协会组织了70多名聋友,为参加襄马的聋友加油助威。无论是参加比赛的聋友,还是当啦啦队的聋友,每个人都热情高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了让聋友更好地融入社会,树立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每年,东风义工协会会开展聋友运动会、聋友踏青等活动,组织聋友代表参与襄阳市举办的各种盛大活动。另外,协会还会组织聋友志愿者为其他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让聋友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新区居民宋大爷因病双腿被截肢,很少出门。东风义工协会组织“聋友之家”的志愿者每周来到宋大爷家里,帮他做家务并带他到外面游玩。

经过五年的发展,如今,东风义工协会已拥有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凝聚力。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爱心单位加入了“聋友之家”,关爱聋哑人的队伍不断壮大。

项目小档案

项目名称:襄州区社工协会“假日宝贝”农村困境留守儿童关爱项目项目启动时间:2015年5月项目注册志愿者人数:47人项目负责人:张立红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通讯员邓菊红 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

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父母早逝,又被亲戚遗弃在出租屋。这样的命运,发生在襄州区男孩小方(化名)身上。

遭遇了诸多不幸,小方感到自卑、孤独、恐惧。如果不及时干预,照此发展下去,小方的未来难以想像。

幸运的是,小方写的一篇作文《我很孤单我很无助我很想我爸爸妈妈,我不想这样生活》深深震撼了老师,也引起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襄州区社工协会“假日宝贝”农村困境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将小方纳入了帮扶对象。通过不断的帮扶,小方的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他的心理干预也获得成功,帮他维权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感谢"假日宝贝"关爱项目,它让小方获得了新生。”说起小方的变化,他的大姑感激地说。“假日宝贝”关爱项目于2015年5月启动,主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困境留守儿童。“他们有的来自离异家庭,有的来自残疾家庭,还有的是孤儿……”项目负责人张立红说,这些儿童的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有的还要忙于农事,无暇顾及这些孩子,导致孩子们的人格发育和行为习惯受到很大影响,他们较易出现行为偏差,或叛逆偏激,或抑郁孤僻,或自卑怯懦……极易陷入“弱者恒弱”的怪圈,代际贫困因此传递,另外,他们还常常是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假日宝贝”关爱项目帮助的对象正是这类型的孩子。“假日宝贝”关爱项目主要是从生活帮扶、安全自护、家庭教育、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文明素养、兴趣启蒙等方面为服务对象提供公益支持。“假日宝贝”关爱项目积极整合资源,为服务对象解决生活难题。农村困境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薄弱,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低下,“假日宝贝”关爱项目通过广泛进村入户走访,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办理困难生活补贴、残疾鉴定、大病救助、康复治疗等事项,同时,发动爱心企业通过线下捐款捐物、网上轻松筹等形式为服务对象筹资筹款,缓解服务对象的生活之困。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力量薄弱,安全自护存在隐患。“假日宝贝”关爱项目开展了“情暖襄阳 爱在襄州”安全自护常识公益巡回讲座;同时,组建了小小安全自护志愿宣传团,走进乡镇开展宣传活动,内容涵盖用电安全、防火安全、预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预防意外伤害、预防违法犯罪等安全自护常识。

为了有效预防代际贫困传递,“假日宝贝”关爱项目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我的生活我做主”“追逐梦想点亮青春”等系列公益活动近40场;通过以案说理方式,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育水平提升培训,举办了《儿童及青少年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策略》《我不是笨小孩》《拒绝巨婴》《我心中的爸爸妈妈》等亲子教育公益讲座19场;帮助多名辍学儿童入学,帮助多名困难高中生获得爱心企业的资助。

大多数农村困境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社会、自身的因素,人格发育受困,社会化程度受阻,“假日宝贝”关爱项目通过开展“周末阳光爸妈”结对帮扶活动,一对一结对帮扶149人,针对性地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展“种太阳”“我能行”“找朋友”等小组活动,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通过赋权增能,协助孩子们构建良性朋友圈,恢复困境留守儿童断裂或缺损的社会功能,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