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术大师吴为山如何挥毫泼墨、跟舞蹈艺术家黄豆豆练习中国风舞蹈入门动作、和青年歌手乌兰图雅唱跳广场舞……
疫情期间,当“宅”成为生活常态,一批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设的线上公益课,不仅为遭受疫情的人们送去心灵的抚慰,也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
线上公益课:与文艺“大咖”面对面
“方舱直播时间”到了!隔着直播设备的屏幕,面向武汉多家方舱医院的病患,身着T裇和运动裤的青年歌手乌兰图雅逐句教唱自己的代表作《站在草原望北京》,还带着大家跳起韵律十足的广场舞。
“很希望自己能尽一点力,为前线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加油。”乌兰图雅说。
疫情期间,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发起“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网络文艺志愿服务行动,吸引了知名美术家范迪安、吴为山,古筝演奏家任洁、魔术师周乐天等数百位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推出了“以舞抗疫 共克时艰”“以影抗疫 用爱相守”“感受魔法奇迹 点亮生活之光”等不同类型的线上公益课堂。
截至目前,仅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文艺志愿者”话题的播放量已超过2.8亿次,包括视频16000多个。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人们对文艺的需求越来越高,审美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也在探索,什么样的文化服务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冀彦伟说,这次的网络文艺志愿服务行动顺应了时代潮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效增强了互动性和现场感,可以说是对文艺工作进行的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送”到“种”:文艺志愿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文艺志愿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文艺志愿者通过“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等各类品牌活动,把文艺“送”到百姓身边。
业内人士认为,开展网络文艺志愿服务,既是应对疫情的创新之举,也是全媒体时代文艺志愿服务模式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相较于传统文艺志愿服务“我演你看”的模式,网络服务更强调互动性、参与性,使百姓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
“‘面对面’的教学虽然隔着屏幕,但得益于高效的互动性,百姓的期盼能够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让他们体会到浓浓的存在感、现场感、满足感。”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人事处副处长李丽看来,这种文化从“送”到“种”的转变,激活的是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实践的热情,打通的是文艺志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收获的是人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
网络文化服务:让百姓足不出户享受艺术之旅
“脚跟要舞起来……眼神要一直抓着观众……”在舞蹈家黄豆豆的线上舞蹈公益课堂中,他一边认真示范动作,一边仔细讲解要领。
内容不高冷、课后留作业、回课有点评、态度很负责……不少网民大呼过瘾:“大师免费授课,舞蹈爱好者有福了!”
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艺术机构正在主动加入网络文化服务的大军。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上线公益课“建川说馆”,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云逛馆涨知识。
平时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辅助的音乐教育机构晓雯音乐统筹教学资源,开设音乐欣赏、音乐启蒙等多种线上音乐公益课程。
“从刚开课时的几百个观众,到现在有上万名观众在线听课,公益课除了满足学员的课程需求,也吸引了一部分非音乐爱好者。”晓雯音乐中国区域行政总监陈晓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说明了公众的旺盛需求。疫情过后,公益课堂将作为一项常态项目延续下来,希望能使更多的人感受艺术魅力,丰富精神生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胡一峰认为,线上公益课或将开辟文艺以全行业之力参与志愿服务的新空间。
冀彦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参与进来,让百姓足不出户享受艺术之旅,在文艺实践中获得健康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方式,提升文化素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