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们细化防控措施,对公交车进行集中消毒及车辆通风、清洁等工作。
秋风徐来,暑气渐清。全民参与疫情防控的沈阳,又迎来一个沉甸甸的收获季节。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沈阳市文明办第一时间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堡垒作用,组织各界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力量迅速集结、逆向而行,发挥特长,有序参战,尽己所能支援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值守点位、入户排查、协助核酸检测、物资运送……那一抹抹温馨的“志愿红”,温暖和鼓舞着战“疫”路上每一位守望相助的沈阳人,也绘就了2022年这个不同寻常的金秋时节最美的风景。
据统计,截至9月12日,全市共招募上岗志愿者4.76万人,累计服务时长达74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547万人次。
工作中,志愿者们无惧风险、接续奋战,用朴素的大爱与无私的奉献汇成了抗疫必胜的磅礴力量,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姿态和勇气唱响了一曲沈阳志愿者的“英雄赞歌”。
“特殊关爱”让居民心里“温暖如春”
——沈阳市志愿服务组织助力一线抗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中,沈阳市数十家志愿服务组织在沈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沈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的指导下,迅速响应、听从指挥、有序参战,努力做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温馨“志愿红”,广大志愿者用特殊时期的“关爱行动”,让居民心里“温暖如春”。
5小时完成19.2吨物资分拣打包
“再递给我5份白菜!”“这边还差10份鸡蛋!”8月30日晚,灯火通明的皇姑区白龙江小学似乎与万籁俱寂的夜色格格不入——面对19.2吨物资分拣、打包的紧急任务,大批志愿者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沈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沈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指导下,利州公益协调市阳光志愿者协会、天优公益、普助公益、蔚莱公益等20余家志愿服务组织84名志愿者正火速增援物资保供一线。
在分拣现场,志愿者与时间赛跑,与疲劳抗争,手提十几斤重的物资,脚不停歇,频繁往返于各个点位之间。志愿者们有的是年过七旬的退休人员,有的是老师,有的是社区干部,有的是返沈大学生,有的夫妻齐上阵,还有的带动全家参与分拣。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以流水线方式对物资进行分装与打包。历经5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19.2吨物资的分拣、打包工作。
随后,志愿者们争分夺秒地对蔬果粮油等生活物资一一进行清点,以份为单位搬运装箱,陆续送到封闭静态管理区域的居民手中,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打造“心堡垒”,筑牢“防控网”
为了进一步落实市文明办关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体工作要求,8月29日,沈阳市天优公益服务中心依托沈阳市“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心理咨询热线,面向全市开展24小时疫情防护心理热线志愿服务,10名心理专家24小时守候,为广大市民心灵“戴上口罩”,帮助消除不良情绪,预防、减轻、控制疫情所导致的心理伤害,减缓疫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促进社会稳定。
在大东区俪城社区3号岗亭出入口服务的志愿者蔚立娜不停地对往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登记信息。同时,沈阳市天优公益服务中心的骨干志愿者还分别在和平区富海澜湾社区、安泰社区等小区点位,严格落实防疫政策,配合社区做到防控工作心中有数、肩上有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手中有策,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一抹“志愿红” 温暖众人心
沈阳市温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招募72名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投身疫情防控最前线,为居民开展心理服务、维护秩序、看码查验、入户排查、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用一抹抹“志愿红”温暖居民心。
“作为志愿者,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冲锋在前。每天都很辛苦,但却非常充实。”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们化身战斗员、宣传员、管理员、防疫员、服务员,收集居民需求、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为孤寡老人、困难居民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志愿服务队共为50375人次提供志愿服务,服务时长达526.75小时。
同时,由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温馨心理志愿服务队,利用专业特长开通4条热线,面向社区及居家隔离居民提供线上心理援助,先后为40余名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一对一心理健康疏导。志愿者们还在社区内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在为居民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的同时,增强居民抗疫胜利的信心和决心,为居民织牢“心理防疫”网。
若有战,召必回!退役军人再集结
“社区现在是不是缺志愿者?我居家办公,我顶上!”见沈北新区道义街道太阳城社区发布志愿者招募令,辖区居民马睿积极报名。
马睿是2013年退伍的老兵,也是太阳城社区向阳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8月23日,马睿带着《请战书》,和妻子秦明明一起来到核酸检测采样点,参加战“疫”。今年3月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秦明明就响应号召做过志愿者。“放心吧,我爱人早把‘岗前培训’都给我做好了,我俩保证完成任务。”马睿说。
“上次让你孤军奋战,这一次我们并肩作战,一起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马睿与秦明明携手并肩,奋战抗“疫”一线,每天为2000余名居民进行扫码登记,舍小家顾大家,演绎出特殊时期夫妻间的别样情深。
今年8月1日,太阳城社区以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为契机,凝聚辖区215名退役军人力量,成立了向阳老兵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向阳老兵”是他们自己拟定的名字,意为“退役军人要向阳而生,把温暖带给大家”。8月下旬以来,共有30余名像马睿这样的“向阳老兵”先后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协助核酸检测采样、宣传防疫“四件套”、“场所码”发放、居家隔离人员物资配送……每个防疫环节,都能看到“向阳老兵”的身影。截至目前,他们累计完成了21000人次的助采工作,张贴防疫宣传资料40余次,站岗值守300余小时,用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疫情不退,老兵不退!”
“只要社区有需要,我随叫随到”
平日里,他是下笔成文、出口成章的作家;防疫时,他是身穿防护服、手持测温枪的志愿者。从2020年起,每当疫情来袭,他就成了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的“常客”,每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现场,人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就是2022年沈阳市最美志愿者姜游游。
面对本轮疫情,姜游游又立即投身志愿服务队伍当中。只要社区有需要,他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有的居民忘了佩戴口罩或不配合防疫要求,他就当起了社区的“劝导员”,耐心劝导居民提高认识,做好防护。本来就瘦弱的他,由于穿着防护服过于闷热,常常是汗流浃背,甚至有时感到头晕目眩,但他总是咬牙坚持着。每当一轮防疫任务结束,他都会主动跟社区工作人员说:“只要社区有需要,我随叫随到!”三年多来,他累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728小时,服务居民40000余人次。
疫情防控工作中,姜游游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创作了“抗疫三部曲”之《战疫歌》《大白歌》《核检歌》,并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录制,在社会团体和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防疫知识、防疫人员的辛苦,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姜游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榜样力量。
夫妻共赴防疫“第一线”
8月下旬,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沈阳客运集团通运公司249路公交车队司机王众和他在医院当护士的妻子刘永生携手并肩共赴战“疫”一线,成了“抗疫夫妻”,演绎了一连串的感人故事。
王众家住皇姑区舍利塔街道警院社区。他不仅是一名志愿者,还是社区指派的楼栋长。他说:“义务为居民们干点实事,帮着大家共克难关,心里挺得劲的。”此轮疫情防控期间,沈阳客运集团调整了公交车平峰时的运行间隔,王众便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于是,他主动向公司和警院社区请战,做一名志愿者。
王众来到社区,换上防护服,就加入了为居民扫码和维持秩序的队伍。他说,自己主要是配合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速录被检测人员的扫码登记。“每天就是一种姿势,一干就是一天,有时脚和胳膊都麻木了,就抽空儿甩甩手,踢踢腿。”同时,他还要去行动不便的居民家参加入户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遇到工作忙时,他和同伴只能在马路边吃点饭,便又回到工作岗位。
王众的妻子刘永生是一名护士,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量是平时的几倍。王众参加志愿服务以来,刘永生对他说:“家里的家务不用你管,你就放心做你的志愿者吧。”他们12岁的女儿王馨瑶,在家里常常帮着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其实,刘永生也是一位志愿者,服务点位在川江教师新村。她说:“我们夫妻做这点小事都是应该的,我们要跟大家一起加油!”
童声“小喇叭”声声入心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请你们戴好口罩,下楼做核酸!”在沈河区格林豪森社区,人们时常能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每天提醒邻居到楼下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9月4日一早,家住领秀E家小区的居民陈蕾便带着孩子陈宝沅来到社区,说要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陈宝沅是杏坛小学的一名三年级学生。大清早,他趴在窗户上看到园区里有穿着红马甲、拿着小喇叭的志愿者在提醒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采样,便跟妈妈陈女士说:“妈妈,他们真辛苦,我想去帮忙。”于是,在妈妈的鼓励下,陈宝沅便成为了一名“小小志愿者”。每天只见他手持小喇叭,迈着欢快的脚步,清澈的童声回响在小区的每一个角落。
陈宝沅的妈妈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多次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工作。正是她的言传身教,才将志愿服务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一家人同心抗疫,红色家风代代传。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为进一步激发未成年人对疫情防控的认知,鼓励未成年人力所能及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在社区帮助下,辖区内的孩子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居民见此情景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说:“平时经常见到志愿者,但是头一回听到这么可爱的声音。孩子们这么小就来当志愿者,真棒!”
空中传音织密防控网
“无事不外出,外出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要扫码,返沈人员请及时报备……”自8月下旬以来,和平区新华街道华光社区最美志愿者宋世辉和他的团队成员,每天手持喇叭穿梭于各个小区,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府相关要求。他们用“大喇叭”空中传音助力防疫,筑牢全民防疫的“防火墙”。
今年是宋世辉和他的团队成员第四次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但这一次“小宋”又有了新身份——“共产党员志愿者”。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上岗第一天,他就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先上!”
华光社区老旧小区多,人口流动量较大。为确保疫情防控宣传全覆盖、无死角,让居民群众能及时了解最新疫情信息,使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入耳入心,督促居民做好自我防护,宋世辉文艺志愿服务队采用“大喇叭”宣传方式,通过最接地气的语气、最通民心的理解方式,让疫情防控知识“响”在百姓耳边、“通”到群众心里,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清晰地听到来自防疫一线的声音,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人们称,“大喇叭”打通了疫情防控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防疫宣传“零距离”,为全市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实的有声屏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 本版图片由李浩、张文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