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陵陵园路上,行健亭旁边有一座永丰社。这个1933年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的建筑,一直作为办公用房,与世隔绝。如今经过中山陵景区策划、南京先锋书店精心打造,这里将成为全国唯一以诗舍命名的书店——永丰诗舍,今天它就将正式开放。扬子晚报记者 蔡震 文/摄
露天大书架组成“中”字,意指中山陵
昨天下午,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位于中山陵3号的永丰社旧址,抬头仰望,“永丰诗舍”四字木制牌匾高悬在进门的房梁上。极具特色的露天大书架,由竖向支撑的钢结构和横向框架组成,木质书架内置于横向框架内,构图形成一个“中”字,意指中山陵;横向钢构架内部通过四根斜向的钢构件连结加固,形成“W”构图,有“桥梁”之神韵,寓意书是知识的桥梁。
著名建筑师张雷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他和先锋创始人钱晓华构思了很久,在张雷的操刀下,诗舍室内改造则回归设计本身,并未过多修饰,布局简单明了。
集中了全国最多的诗歌图书
步入永丰诗舍,里面储藏着大量关于诗歌的书籍,除了专设诗歌区,还设立了诗人诗集签名本图书专区。
这里的每一件家具都是钱晓华淘来的民国老旧家具。那些旧式的书籍、那些久远的钢琴、那些沾了尘灰的画图,还有普希金吹过的军号、诗人们休憩时泡过的茶具……走进其中,仿佛能触摸到过去诗人的生活场景和灵魂。
不仅有中国诗歌的栖息地,永丰诗舍还着力打造普希金、聂鲁达、博尔赫斯和茨维塔耶娃的专属诗屋,让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诗歌都成为灵魂世界的一把利剑,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构筑“诗的复兴”的堡垒。“走遍全中国,唯有这家书店的书籍是最全的,当你翻山越岭想要找一本有关于诗歌与诗人的书,或许在这里的一角,它就静谧地躺着,你找到时的欣喜若狂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钱晓华自豪地说。
为什么起名为“永丰”?
中山陵园管理局黄辉局长向记者介绍,位于中山陵3号的永丰社,1933年由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是为了纪念曾伴随孙中山一齐战斗、在中国革命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舰——永丰舰。它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地位。孙中山逝世后,“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黄局长告诉记者,这幢建筑是由当年的陵园管理局自建,主要是供人谒陵时休憩的地方。不幸的是,当年的建筑在日军轰炸南京时被毁。上世纪90年代它又得以重建新生。
据悉,永丰诗舍开业期间将举办一系列诗歌活动,邀请著名诗人洛夫、余光中、舒婷、杨键、翟永明、西川、于坚、韩东等参加诗歌论坛。此外,永丰诗舍将利用自身的人文资源,为广大市民开讲不少于20场的公益人文讲座。
从黄金时代到娱乐至死
时隔三十年 诗歌“归来”
黄金时代·伤逝
曾经,诗人几乎和“伟大”、“高尚”这些词汇画上了等号。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诗歌的繁盛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诗人。当时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是很牛的事情,发表了一首小诗得到女孩的青睐是很正常的现象。20年后,诗歌的信徒却开始把自己“贱卖”。如今,在中国随便一个酒桌上,有人要是被人指着鼻子说:“你就是一诗人!”他(她)极有可能会恼羞成怒至以几乎掀翻桌子的猛烈势头回应道:“你才是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诗人!“
毛尖曾在《没有人看见草生长》一文里描述过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诗歌的狂热,她提到华师大诗人宋琳在大礼堂朗诵自己的诗,一边朗诵一边把诗稿往台下撒。诗人陈先发在台上朗诵,台下的姑娘们会递上纸条约他到夹竹桃林去聊人生谈理想。
娱乐至死·恶搞
但另一面,三十年过去了,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多了,文学阅读份额也被分割了。被戏谑为“诗坛芙蓉”、“梨花教主”,诗人赵丽华的作品被网民贬为“大废话”,如《事实胜于雄辩》:一辆车和另一辆车追尾/不是一条公狗在嗅一条母狗/反过来也不是。随后,这些诗风靡各大网站,被网友迅速模仿,并将这类诗命名为“梨花体”。许多网站由此制作出了“作诗机”,声称只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就可以诞生一首“梨花诗”。曾经高高在上的诗歌圣殿在网民们无情的恶搞中轰然倒塌。 宗 和
新生代·重生
诗歌,真的已经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吗?微信圈里有一个公众账号“为你读诗”。这个账号每晚十点钟准时有人读诗。手机响一声,诗来了,打开听听,成了很多人晚上必备的节目。虽然是小而美的手机应用,但是也会有惊喜。其中有一期,用户们听到了北岛亲自读自己的诗。让不少上世纪80年代黄金时期的痴狂粉,激动不已,直言“比吃了一盘猪大肠、啃了俩猪蹄子都美!”
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