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数据中心 > 慈善项目 > 详细

汤一介曾谈《儒藏》:只要活着一天 就愿尽力(图)

2016-07-20 02:59:25  来源:本站独家

  著名学者汤一介87岁高龄辞世 身边人动情讲述其生前往事

  9月9日20时56分,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汤一介逝世,享年87岁。汤一介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年近八十仍开创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儒学古籍文献整理工程,以《儒藏》等为人熟知。北京大学昨日发布讣告,今起至14日在人文学苑1号楼108室接受吊唁,9月15日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昨日,汤一介的同事、学生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在他们眼里,汤一介不仅是一介书生,同时也是一位好老师、好丈夫。

  一直惦记工作,病中仍在“攒精神”

  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多位受访者都谈到他在病中的工作情况。7月21日,汤一介先生坐着轮椅、在医生的陪同下,在北大参加了《中华佛教史》一书的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该书由季羡林、汤一介两位先生担任总主编,编写、出版过程历时15年。该书出版方山西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刘立平说道:“这应该是汤先生最后一次参加的公开文化活动。原计划他在现场讲话5分钟,后来他讲了10分钟。会议前我去家里看望,汤先生的精神已经很不好了,为了出席这个发布会,汤先生连续几天闭门谢客,攒精神。后来汤先生在现场讲话时,精神很好,不了解病情的人可能看不出来。”

  6月27日,汤一介在出席《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仪式时还曾表示:“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不编完《儒藏》全本,就代表这个工程没有最后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愿为这个工程尽力。”在6月19日《汤一介集》的发布现场,汤一介还说道:“我想继续再写文章,讲我自己的感受,讲我对人类社会的理解,讲我对天人关系的理解。”

  非常有条理,会说今天要办“一二三件事”

  从2008年开始跟随汤一介先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杨浩说道,这些年来,他常去汤先生家中就学术研究聆听教导,并协助汤先生进行书稿整理,如帮汤先生整理他父亲汤用彤全集的工作等。谈起汤先生的工作状态,杨浩说:“他每次都会告诉我们,今天找你来,要做以下几个事,第一、第二、第三要做什么,还要询问每一件事的进展,特别有条理。他没有生病之前,对我们的工作他特别细致,事必躬亲,都要具体审核。印象很深的是,他在工作之前,为了保证进度,督促我们努力,他会提前让我们务必要制定计划。在我们计划的时间点,他会催我们,有时我们没有完成,他会进一步催我们,什么时间能完成?我们又会提供另一个时间。”

  他要求学生有国际视野,要学好外语

  《汤一介集》的出版方、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贺耀敏说道,汤一介先生有着文化担当、文化使命,他给人的东西是他的品格、学养、长期在中国文化中的道德熏染。他发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工作,想把中国优秀文化的意义挖掘出来。其实,国学热起来也就是这十年,早些年大家还在批判,但他在这个过程中很冷静。并且他在中国文化的国际对话中做了大量工作。

  杨浩则说道:“做学问他的视野非常开阔,他父亲是哈佛大学留学回来的,有很深的国学根基,也有很好的西学训练,他自己也有这方面追求,做学问一定要有国际的视野。他特别关注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要有西方研究视野。不能一味崇洋媚外,但也不能一味地固步自封,所以他特别重视学生外语的学习。另外就是一定要踏实做学问。我刚进校时,他就帮我制定了研究计划,并且提醒让我时间要充裕点,这样才能作出扎实的研究。他特别害怕他的学生在研究中浮躁、不扎实。”

  不仅是个书斋的哲学家,还收集剪报

  杨浩也说道:“汤先生是理想主义者,有一套做学问的理想。但相比他父亲,他不仅是个书斋的哲学家,他又非常注重现实。我有个印象很深的细节,汤先生过一段时间都会从家里清理出一批剪报,都是用塑料袋装着的,里面有各种报纸,也有各种从网上打印的资料。比如国家大事的动向,特别是文化上的举措。他在现实中,也一直用自己的力量弘扬传统文化,而不仅是通过自己的著作。他有很繁忙的事务,他有各种各样学会的职务、事务。”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著作分社社长郭银星介绍,汤一介在国学学术研究平台什刹海书院担任院长,连续两年出版了根据什刹海书院论文结集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郭银星说道:“大约是5月,我见到了汤先生,而前一天,习主席在北大去看望了汤先生,汤先生对我们说,他主要跟习主席讲了他最近一直在做的项目,他还说感觉到习主席也知道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做的弘扬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的事。”

  ■生活点滴

  “我们心目中的汤先生头顶有一轮巨大的光环”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李澄说:“我跟汤先生的缘分只有一个学期的选修课。记得是1982年,在北大历史系读书的我选修课开始可以跨系选修了,哲学系汤先生的中国道教史算是跟我们的中国史专业有关系的,而那时,我们心目中的汤先生头顶还有一轮巨大的光环——他的父亲汤用彤——中国宗教史大家,选汤先生的课是有这一点点的心结的。每周一堂课,一个学期下来恐怕也没上几次,回想起来,对汤先生的印象很有限了。”

  “汤先生和乐先生性格互补,相敬如宾”

  对于汤先生和老伴、著名比较文学学者乐黛云的生活,杨浩说道:“我们来看,汤先生和乐先生性格互补。汤先生严谨,乐先生开朗,他们也都包容对方,相敬如宾。有时候汤先生都会称呼妻子‘乐先生’,打电话接起来叫‘乐先生’。乐先生有时会和我开玩笑,她会说‘老汤’,有一次称呼汤先生‘这位老兄’。”在生活上他们也非常关心学生,“对我恩重如山。不仅关心我,还关心我夫人,乐先生都没见过我夫人,还关心她的工作安排。”杨浩说:“汤先生最看重人两点,第一点是踏踏实实做事,嘴上说得好却不做事他非常厌恶。另一点是人品要好。”晨报记者 刘婷

  ■相关链接

  《汤一介传》

  由传记作家李娟娟撰写、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汤一介传》,介绍了汤一介生平,尤其是在北大的岁月以及与妻子乐黛云的伉俪情深,兼对好友和师长的深切怀念,进而对其人生深刻思考。作者提倡在思想自由基础上的儒学,使中国哲学在21世纪的“反本开新”中重新燃起火焰。

关键词:尽力 活着 先生